台海问题一直是个热点,大家都知道,这地方牵扯到中美关系的核心。美国智库指出如果真打起来,那场面可能大到美国人自己都摸不着头脑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涉及的兵力、武器和后勤远超以往任何冲突,简单说,就是一场可能改变全球格局的超级大战。
2017年他出了本叫《中国登陆威胁:台湾防御与美国亚洲战略》的书,里面引用了不少解放军内部文件,分析潜在冲突的模式。2022年又出了《最终斗争:中国全球战略内幕》,扩展到北京的外交和军事布局。现在他还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当副教授,教中国海上战略课程。2024年10月,他发了份中国海上报告第42号。 伊斯顿的分析直击要害,他觉得台海冲突如果爆发,其规模会超出常人想象,特别是对美国来说。为什么庞大到“无法理解”?因为中国有能力动员海量资源。东部战区就有20万部队,要是需要,还能从其他战区调兵。加上预备役、民兵和退伍军人,能在短时间内武装起数千万军队。 这不是随便说说,伊斯顿从解放军文件里看到,他们计划在登陆时可能派出200万军人,包括武警和准军事人员。如果台湾抵抗弱,可能只需30万到40万士兵登陆;但如果台湾政府坚持,动员所有资源,那解放军得派超过200万大军。 中国台湾那边呢,能动用至少45万军力,包括19万常备军和大量后备役,2020年领导人估算最坏情况下能召26万预备役。这么一比,双方兵力加起来就上百万,远超二战诺曼底登陆的17.6万先头部队。
装备方面,中国大陆有东风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系统,能远程打击。东海、北海、南海舰队会监视周边海域,封锁台湾,进行抢滩登陆。民用船只和渔船也能派上用场,运兵或监视外海。伊斯顿指出,台湾只有14个适合两栖登陆的海滩,如果台湾军方守住这些地方,每处都可能变成激烈战场。 中国可能先夺取一个或多个港口,以快速派重型部队,而不造成太大破坏。这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,因为两栖登陆需要陆海空高度协同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全盘失败。 历史对比让这个规模更显突出。伊斯顿说,历史上没见过类似情况。二战诺曼底登陆用了288万大军、5300艘舰船和13700架飞机,历时两个月。那是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了。但台海不同,台湾地形复杂,山脉城市交错专业配资网站,还有地下隧道网络。硫磺岛和冲绳战役,美军投了比敌方多得多的兵力,还进行长时间火力轰炸,但日军利用地理优势造成巨大伤亡。 台海要是打起来,可能伤亡数以十万计,因为防守方有反舰导弹如雄风系列和鱼叉,能在滩头阵地打击登陆舰队。美国如果介入,会用远程导弹从太平洋打解放军舰队,进一步放大规模。 话说回来,美国智库为什么强调美国“无法理解”?因为美国自二战后没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。现代冲突多是局部,如伊拉克阿富汗,兵力投入有限。但台海是信息化、智能化、高科技战争,涉及电子战、网络战,目标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空间。
中国导弹多,东风系列精确打击能力强,能威胁美航母、基地。美国导弹防御如萨德和爱国者,面对海量袭击拦截效果不确定。美国后勤补给线长,地理劣势明显,中国反介入/区域拒止能力强,航母和补给舰进入范围风险高。美国可能陷入兵力短缺和战斗疲劳,常规消耗战不利。 潜在影响深远,不光军事。经济上,台湾是全球供应链关键,港口瘫痪会让货轮滞留,工厂停工,股市大跌。地缘政治上,这场战可能改变国际秩序,涉及多国利益。日本、菲律宾等盟友可能卷入,美国得加强印太部署。 伊斯顿的观点推动政策讨论,2023年他参与太平洋论坛报告,评估台湾沦陷后的全球影响,强调强化盟友协作。2024年他的二战报告发布后,海军战争学院办研讨会,讨论历史教训。到2025年4月,这报告获学术认可专业配资网站,他继续授课,指导学生模拟海峡冲突。
伊斯顿还指出,中国军力优势明显,但仍面临抗登陆挑战。中国有庞大的预备役,能快速转产武器。但战争持续可能数月甚至数年,对后勤要求极高。中国地理近,调兵快;美国远洋运输难。智库专家认为,这潜在战争对地区国际安全影响大,需要谨慎对待。 其实,大家平时聊台海,总觉得和平是常态,但智库报告提醒我们,风险在积累。中国军建飞速,美国忽略威胁太久,得补课。伊斯顿分析基于实地调研和文件,不是空谈。他在台湾日本的经历,让他懂一手资料。2022年转海军战争学院后,他教课时融入最新情报。2025年他还在推特分享,保持活跃。
普通人可能觉得远,但想想疫情怎么乱全球,这战的影响只会更大。
最后,台海稳定关乎大家。想想历史教训,二战后和平来之不易,别让新冲突毁掉。
盛鹏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